刘世锦、刘元春、汪涛……听大咖预测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刘春生主任房山)

sddy008 理财百科 2022-12-27 235 5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今年以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承压前行。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面临哪些挑战?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哪些领域是宏观政策的着力点?麻辣姐带您走进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22),一起听听权威经济学家怎么说。

前低、中高、后稳,明年经济或将呈现N型走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预测,明年GDP增速有望达5.5%,走势为“前高后低、再微升”。其中,四五月份为高点,八九月份为低点,全年呈N形走势。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此表示赞同。“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将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刘元春说,明年一季度经济可能会出现较为低迷的状况,进入二季度,随着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稳定,新一轮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将出现复苏全面井喷的状况,“最乐观的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9%,我们希望到明年底,经济增长速度能稳定在5.5%。”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看,专家们预测,随着疫情冲击的消退,消费将迎来复苏。

“2023年消费的增长,既有非常有利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中长期结构性因素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但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王微说,根据预测,明年3月份前各地将经历一波疫情感染的高峰,因此一季度消费的恢复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二季度后,特别是到了下半年,消费将形成更加强劲的增长态势。“我们预测,明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将恢复到6%左右。”

投资方面,刘世锦预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达6%。其中,基建设施投资增速为7%左右,制造业投资争取能达到7%至8%,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转正。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表示,随着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房地产市场明年有望企稳反弹。“但受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并不能很快回到拉动经济增长,明年还会略微拖累经济增长。”

出口方面,专家们表示,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低迷状态,全球的总需求会持续不足,中国的出口会遭遇严峻挑战。

“世界银行、IMF预测,明年全球1/3国家会进入衰退状态,出口增速可能在0左右徘徊。”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介绍,三季度以来,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仍保持增长,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外需不足的局面需要警惕。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内需

论坛上,专家们表示,内需是提振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的位置。

王微表示,2020年以来,尽管消费复苏比较曲折,但一些亮点可圈可点。首先,相对于欧美目前两位数通胀率来讲,中国的消费价格环境相对较好。其次,在消费恢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有支撑力度的消费亮点。例如,汽车的置换和升级动能强劲;数字经济对消费增长和消费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线上消费蓬勃发展等。

“短期来看,要恢复和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服务消费、城市消费、传统消费等大头消费,为未来中长期消费的增长奠定较好基础。”王微说,长期看,还要重改革,通过建立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等,让居民有更强的自主消费能力。

刘世锦则强调, 目前消费的增长更多是由发展型消费拉动。与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不同,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指教育、医疗、社保、交通、通讯、金融等消费。“扩大消费,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重点是要转向增加发展型消费。”刘世锦表示,补齐近3亿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他们能消费、想消费至关重要。

在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投资也要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制造业投资领域,曹远征表示,最重要的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的技术进步连在一起,扩大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使之变成一个持续的商业活动。

“数据显示,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房地产投资上升到第三位,而且近年来稳中趋升,跳出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刘世锦说,服务业投资增长比较快的有社会保障和福利、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娱乐、银行和其他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随着投资的老三驾马车“制造业、基建、房地产”转向新三驾马车“制造业、基建、服务业投资”,我们的投资重心应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

应通过制度化设计增强预期、提振信心

论坛上,专家们还表示,目前,增强预期、提振信心对重启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钟正生从消费者信心、企业家信心、资本市场信心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市场信心的状况。

消费者信心,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来观察。今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85.5,是有史以来的低点。伴随消费信心的下降,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居民防御性储蓄大幅攀升。

企业家信心方面,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预期转弱的问题越发突出。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其是否决定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区,取决于新冠疫情、供应链韧性、中美博弈等因素。

资本市场的信心,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中美大国博弈的走向。

钟正生表示,随着疫情冲击的减弱,消费者信心有望恢复。同时,应将财政政策的发力点转向支出点,通过增加公共消费,来带动、刺激私人消费。针对企业家信心,钟正生建议,尽快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加快出台一些具体的、可感知的、提振信心、促进发展的措施。不要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产生“只见红灯亮,不见绿灯起”的“错觉”。

“我们建议,出台民营企业负面清单制度,只要是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不再对民营企业设置任何障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通过制度化建设,将“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到具体事项,真真切切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恒心。

“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出台实质性、标志性改革举措,来增强预期、提振信心。”刘世锦说,例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再比如,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使市场参与者有现实获得感和法律保障。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8-13 19:54:29

我只是来赚积分的!http://csl2g6.suvarn521.com

2024-08-18 10:12:49

怎么我回帖都没人理我呢?http://c0vra.blsmzzgz.com

2024-09-07 00:11:38

精华帖的节奏啊!http://zj1xgb.zhhgao.com

2024-09-13 15:09:01

帖子很有深度!https://www.telegramx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