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读书笔记】(11)1997-2001: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应对

sddy008 理财百科 2022-10-12 158 2

一、1997年中国经济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1997年之后的经济(过剩经济),先做一个说明。

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只可能有三个去向,国内消费者消费掉,国内企业买来用于生产,或者卖给国外的消费者/企业(政府采购可计入消费或投资,在这里不单独说了)。消费对应GDP统计中的消费项,投资对应投资项,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对应净出口项,这三项合计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因此,我们看中国经济是否出现问题,往往就会从这三个方面看,看看这三个方面能否消耗掉既有产能生产出的产品。

(一)从短期走向过剩

中国经济以1996-1997年划界,这之前是短缺经济时期,这之后正式进入过剩经济时期(相对过剩)。

1995年104种主要工业品调查中,产能利用率80%以上的只占30%【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50-80%之间的46%,50%以下的24%。1996年工业普查,900种主要工业品,60%的企业生产利用率不到50%。产能过剩在随后几年进一步恶化。国内贸易部1997年下半年对613种主要商品统计,供不应求的1.6%,基本平衡的66.6%,供大于求的31.8%。

1992年-1997年,社会总需求中,出口和投资需求明显增加,但是最终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可能原因:(1)家电的需求基本满足,住房和汽车的需求还未开启。(2)大量职工失业。(3)社保、教育改革,居民为防范风险,增加储蓄。

(二)国企攻坚使城镇职工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

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由于诸侯经济时期大量重复建设,地方大量盲目投资短平快的轻工业项目,导致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外加拨改贷、利改税以来,国企长期在不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国企综合税率一度高达70-80%,同期私企、外企综合税率仅20-30%),我国国企出现大规模亏损。1996年底,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6000户,有5900户亏损。其中,纺织企业1031户,为第一亏损行业。

国家以行业为基础,推动国企兼并破产,在各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形成垄断巨头,进而获取利润。

国企兼并重组,大量职工下岗(1997年末下岗人数1200万),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1997年增速为3.4%,90年代以来最低。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制度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并到位,由财政和企业承担的高福利制度急剧改变,中低收入群体不确定性加强,居民消费谨慎,储蓄增加。

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1997年底,消费拉动能力大大下滑。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也是金融的全球化。1970年时,美德日的国际股票交易、债券交易占gdp都不到5%,到1997年,占比分别为152%、197%和83%。

大规模资金流动和金融衍生品,使得金融本身十分复杂,全球市场不均衡,存在大量投机套利的空间,以套利为目的的超巨型金融机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支配者。21世纪初,世界货币交易中,与实业投资生产贸易相关的不到3%,余下97%都是金融投机。金融体系脆弱,金融危机频发。

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整个东南亚【日韩泰台新印尼等】、巴西及美国等都受影响。这是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截止1998年8月,美国金融资产损失2.3万亿美元。

我国外汇的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流入的外资主要是直接投资项目,因此直接的金融影响不大。但:(1)外资流入中国减缓。(2)对外出口贸易增速大幅回落【东亚和东南亚占我国出口30%左右】。

(二)1998年时我国经济情况

1、消费萎靡

(1)城镇国企职工。国企效益下滑,大量人员失业,外加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制度改革,国企职工幅度大幅加重。工资增速和福利都在下滑,国企职工消费意愿大幅降低。

(b)农村。之前提高粮食收购价,粮食产量增加,1995-1997年,农产品连续丰收,但开始出现过剩。粮棉油肉蛋蔬果等,不同程度滞销。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开始萧条。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凸显,各种小企业在过剩经济的条件下开始破产(一说五小企业,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另有说法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书中还提到小纸厂)。农业和乡镇企业再次析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最终,1997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速4.5%,1998为4.3%,而1996为9.0%。

19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扣除物价实际10.2%,比1996大幅回落。199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现价增长率6.8%。

2、外需不振

出口形势严峻。东亚和东南亚占我国出口30%,出口受影响,同时东亚和东南亚很多出口商品与我国雷同,比如纺织、服装、某些家电,我国出口量有12-15%与之重叠,他们货币贬值,冲击我国出口。

不仅如此,从全球来看,成熟制造业及其底层的资源型工业,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全球性的生产力过剩,世界500强在1997年销售额仅增长0.2%,销售利润率仅3.2%,这使得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思路和措施

短缺经济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以总需求过剩的方式体现出来,总需求过剩,导致物价上涨,导致局部不平衡【局部过剩或短缺,多数时候是短缺】,经济紊乱。解决方法是在扩大总量规模中调整比例关系,也就是扩大投入,增加供给,同时局部调整结构【比如加大对生产资料的投入】。到1997年我国经济步入过剩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过剩体现出来【全部而不是局部过剩】,形成了典型意义上的危机。

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把过剩的产品消耗掉呢?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要挖掘新旧市场。

(一)淘汰落后产能

1、国企方面

国企抓大放小,下决心兼并、破产、下岗、减员。以纺织业为例,纺织业本是我国传统行业,80年代轻工业补课,产能快速扩张,诸侯经济时期,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过大。全国纺织生产能力4600万锭,实际需要仅3600万锭。1998年国务院把纺织业作为突破口,规定3年压缩1000万锭产能,分流120万员工。钢铁也类似,1998年全国产钢11435万吨,但钢价平均每吨下降180元,全行业出现亏损,国家压缩产能,钢企合并,大量职工下岗。

2、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也出现严重过剩,大量小企业出现问题。乡镇企业开始分化,一部分股份化、集团化,走规模经济,一部分转向给大企业配套,走细分市场,还有一部分向农业上下游渗透,实行种养加、贸工农统一链条,另一部分被迫转型,比如山西很多小煤矿利用积累的资金转型建筑业。剩下的很多小企业勉力维持,最后破产。冶金关闭大量小钢铁企业,煤炭关闭小煤矿4.73万处,石化取缔6000多处土炼油厂,电力行业关闭305台小火电机组,建材方面关闭大量小的水泥窑、小玻璃产线,等等。

3、农业调整

为消除农产品过剩,内部进行结构调整,比如压缩过剩滞销的低质早籼稻,增加湘早籼稻,解决局部过剩。这个时期的粮食收购制度,大致是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独立定价销售;并且规定二级销售商必须从国企/县以上粮食交易市场拿粮。

(三)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发展

投资可以消耗重化工业过剩产能,进而间接拉动轻工业发展。但是外需不振,居民消费萎靡,导致企业效益下滑,投资预期收益下降,企业投资需求增速下降。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1%,但集体投资增速5.8%,居民个人投资增速6.7%,1998年类似,整体14.1%,集体3.5%,个人6.1%,整个投资主要靠政府拉动。

增加投资主要靠国家带动,核心措施是积极财政。其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原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调整为增长15-20%,增加投资2200亿【农林水利,铁公机,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等】,仅铁路和公路投资就增加了470亿。其二,宽松货币政策。下调贷款和存款利率,下调准备金率,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其实增加不多,因为终端消费增加小】。

1998年继续加大财政力度,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即农林水利、城镇居民住宅、企业技改、环保、电网改造、城市公用事业、粮仓建库等。

同时,通过房改,推进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业关联度非常大,覆盖上下游数十个行业,我国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极大消耗了过剩产能,拉动了经济。

1999年继续积极财政。一批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工程,一些在建的基建工程,一些技改项目等等。

在积极财政持续作用下,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3.87万亿元。城乡基建:新建了大量道路、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江防河防,建立大量的粮食储备仓库,新建、改造农村电网。能源方面:新增石油天然气供应,新增大型发电机组9400万千瓦。交通运输:铁路、高速公路若干。新增内河航道若干。通信:八纵八横光缆为主体的省际干线传输网。

(三)力争促进出口

应对出口下滑,我国对策如下:增加出口信贷、提高出口退税,调整出口结构【搞一些中高档的产品】【1998年机电出口首次超过进口,出口占整个外贸比重36.2%】,力争以质取胜,同时开拓拉美、中东、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同时,开始资本输出,去境外有市场潜力的地方开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设备和原材料出口。

这一时期,出口总体低迷。出口最终再次快速发展,是在2001年加入WTO后。

(四)小结

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事实上,我国不仅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投资,促进出口,还采取了很多方式来刺激消费,比如这一时期就曾出台政策刺激家电消费。这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缓和了危机。但我国正式从危机走出来,是2002年后。这一时期有两个重要变化,其一,我国加入WTO之后。其二,房地产市场正式形成(1998终结福利分房,2002开始实行土地招拍挂)。再加上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就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形成了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快速发展。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9-21 02:51:11

十分赞同楼主!http://www.guangcexing.net/voddetail/bHTKVSvAYcF.html